1、做油畫底

**我畫布底子是這樣作的:

用化工店買來的絮狀聚乙烯醇,加兩倍水隔火蒸半小時成膠水,涼後刷一遍。優點是不會裂,韌性好。乾後刮貝畢歐底料兩到三遍。有色底是在最後兩遍中加丙稀顏料。

有學生用108膠替代聚乙烯醇,為省事也可以的,主要成分一樣。聚乙烯醇的問題是畫布易松,有時要繃兩遍。也有學生先刷乳膠再刷聚乙烯醇,畫布緊韌都具備,也是好辦法。

** (博友:銀灰有色底用煤黑和鈦白調的嗎?)是底料和丙烯黑調的。

 

2、油畫基本技法

**油畫技法歸納起來:薄厚、乾濕、遮透、虛實四個問題。色層關乎薄厚遮透,高厚低薄亮厚暗薄,遮與透都是在底層畫的基礎上實施的,我的底層畫用速乾顏料,是直接畫法,第2天乾透。表層畫的原則是:亮遮、暗透,中間色是半透明的「光學灰」。

**底層畫速乾顏料配松節油,深入用普通顏料配稀釋的罌粟油或生亞麻仁油,加一點點達瑪樹脂溶液,稀釋的比例是一份罌粟油兩份松節油。

** (博友:請問您用什麼牌顏色和媒介)顏色是進口溫莎牛頓和倫博朗,媒介是馬利無味松節油和進口貝畢歐罌粟油,有時加一點點自制達瑪油。

**肥壓瘦是原則,底層用松節油,表層用兩倍稀釋的調色油,底層乾了才能罩染。

**從技術角度講,有兩個問題。1,構圖、色彩要經營,別跟照片跑。2,注意薄厚、乾濕、遮透、虛實。

** (博友:每次厚堆顏料後的下一步都變得很平滑,是用乾淨的筆掃平的嗎?)正是!

** (博友:我畫畫總遇到一個問題,我用松節油加顏料畫第一遍,暗部是松節油加對應顏料(熟褐等透明色)畫,亮部用松節油加白加對應顏料,乾透後用三合油畫第二遍的時候,暗部往往會被畫筆拖出一塊空白,露出底子,非常難看.....

  透明色一般乾的慢,暗部往往會被畫筆拖出一塊空白,露出底子,說明透明色沒有乾透,透明色應當用格裡芬速乾顏料。底子不能太光滑,最好是貝碧歐石膏底料,吸收性好,能抓住顏料。

**發現色彩,我的經驗是臨摹德加、莫奈,配合寫生。有色彩卻沒有體積,我認為是素描的理解不到位,在素描裡解決。

3

、關於色彩

**

臉的固有色就是不一樣的,又是在不同的色彩環境裡寫生,顏色總在變的,每次的調法不同。原諒我不能開固定的藥方和菜譜給你。我是不保守的,你問我具體一張臉,我告訴你!

**

我沒有畫黑白稿,以甘肅女生為例,這幅畫是畫在銀灰有色底上,底層畫是速乾顏料,高厚低薄,筆觸較大,冷色是漏的銀灰有色底。臉的基礎色是橘紅加白加一點黑。


** (博友:於老師說的很對,每張畫的顏色由於各種原因不太一樣,但是你畫面有很偏灰色的色彩,在你寫生習作裡運用在暗部裡很多,亮部也有一些,怎麼調出來,要用請問怎麼跟周圍那些色彩結合起來)

  調灰是簡單的,黑加白而已! 「掃連」銜接顏色用另外一只乾淨的筆,完全是我當年畫工筆的方法。這只乾淨的筆在掃的過程中不斷地用布擦淨。有些灰是留底和「光學灰」,請參考前面的回答。

** (博友:為什麼我看到有些畫家借鑒照片來畫畫,可是,畫出來的色彩效果要比原攝影作品的色彩要濃厚許多,而且也漂亮許多。從照片到油畫的創作過程中,畫家是如何需求色彩關係的啊。弄不清楚哦)

  攝影只是輔助手段,色彩,構圖,造型當然要重新經營,不然如何表達自己?極端的例子是100年前,德加參考模糊的黑白照片,可以畫出動人的絢爛舞臺。

** (博友:您說暗部用透明色畫,那透明色是用一個透明色畫還是可以用幾個透明色相調和啊?幾個透明色調和在一起會成為不透的麼?不透明的顏色永遠是不是調不成透明色啊?快乾顏料買哪幾支就可以了啊?畫人的時候臉身子都可以用黑麼,怎麼用好呢?什麼黑好呢?)

快乾顏料買:

象牙黑、鈦白、肉色、土黃、朱紅、凡代克宗、茜素紅。

臉身子都應當用灰等於用黑。

暗部用透明色畫是可以用幾個透明色相調和的,選透明顏色調。不透明的顏色薄用是可以成半透明色的。

 

 

4

、關於光學灰





**

加一張底層畫的圖在上面。先看一看。

這幅畫是畫在銀灰有色底上,底層畫是速乾顏料,高厚低薄,筆觸較大,冷色是漏的銀灰有色底。臉的基礎色是橘紅加白加一點黑。鼻底嘴角眼窩等最暗部較暗較暖較純。第2

天乾透,先塗稀薄調色油,用透明色畫暗部,厚堆色畫亮部(調色基本與前天相同),用乾淨的乾筆掃連明暗兩色,一遮一透的對接出「光學灰」,同時臉色變的微妙細潤,最後畫「高原紅」和高光,也用乾淨的乾筆掃連,小調整很多,文字不能說盡。

「光 學灰」是透明畫法表現出來的一種視覺效果。古代藝術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樹脂光油進行釉染後,塗以透明或半透明覆蓋層,使各色層通過重疊顯露出來,即 產生色彩奇異的透明灰色--「光學灰」。這種透明灰色和調配出來的灰色相比,視覺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畫法無法達到的。魯本斯當時就以創造光學灰著稱,他曾對他的學生說:「至少暗部最後一層色應是透明的」。

**

(博友:你說的中間色是用的半透明的「光學灰」。這半透明的「光學灰」是怎調出的。)

  正確的講,半透明的「光學灰」不是調出來的某一個特定的灰色,是底層色與半透明的表層色疊加出來的,只要是符合這樣的疊加,便會出現這樣的光學反射現象, 是對所有這樣的「灰」色的統稱。通俗的比喻是:黑臉的姑娘擦粉,粉本來是嫩肉色,可擦在黑臉上是青灰色,這叫「驢糞蛋上了一層霜」。

問:什麼是「光學灰」?

答:「驢糞蛋上了一層霜」。

滿分!!

**

(博友:您說的這個疊加,是不是也要等底層色乾了之後再繼續畫的啊?)

  底層色必須乾透才能疊加表層,所以頭一天我用速乾顏料畫底層。

**

(博友:「用透明色畫暗部」,是儘量一遍,還是多次罩染?暗部和亮部是同時畫嗎?)

  用透明色畫暗部,就是一遍,暗部畫好馬上畫亮部,也可以說是同時畫。

**

(博友:您用什麼透明顏料?用什麼牌子的顏料效果好呢?)

  進口溫莎牛頓和倫博朗。

 

 

5

、學習正宗傳統油畫

**

學大師就對了,標準、方法都在大師那裡。

**

應當學大師,建立更高的標準,有大師的畫冊在,沒有老師不是問題。我的油畫就是自學的。

**

(博友:為什麼我畫的油畫還有水粉味道。擺脫不了。)

  都是蘇派土油畫鬧的,要向魯本斯學,注意色層,學會用油。看我日誌「上課的收穫」有關講解。

**

注意發揮油畫材料的魅力。看17世紀的古典大師。

**

不過油畫和水粉是有區別的,要發揮油畫的巨大魅力,看大師會有幫助。

**

(博友:我也在自學,想知道您是怎樣自學油畫的)幾乎是匆匆把油畫技法源流走了一遍,從白描到古典素描、從工筆到蛋彩、到多層罩染、到提白罩染、到混合技法、到直接畫法、到印象派、又回到17世紀的方式。每一步都平穩過度。從白描到古典素描是這個轉變的核,基本功好是根本保障,學大師是正確途徑。

**

(博友:油畫臨摹安格爾、魯本斯的可以麼?怎樣能把顏色調和的透亮些呢?)

  魯本斯好,安格爾易學成死描,要當心。顏色透亮是色塊之間的關係造成的,不是調和的問題。

**

關於臨摹我在書裡是這樣寫的:

「我 國古代的傳統繪畫教學最重視臨摹,學習前人是入門的最佳手段和途徑。我個人的經驗也說明瞭臨摹好畫學習前人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用功多畫當然重要,更重要 的是,有一個正確的訓練方法之後再去用功才是有效的,方法如果不對的話,用功太多等於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非但不會進步,反而會養成難改的壞毛病。那麼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我的教學核心沒有別的法寶,可以概括為三個字:學大師。學大師就是取上法,就是走正路練真功。對大師的臨摹,可以先對臨,還有一種辦 法,叫「譯臨」,就是把線的素描臨成明暗,或者把明暗的素描勾成線,這就像是一種翻譯。鞏固臨摹的方法是默寫,就是背著畫大師的畫,使你的收穫徹底消化, 讓素描的最高標準溶於你的血液中,如此訓練,會使學畫者「取法乎上」,出手很高的人落筆就有大師氣象」。

前年,西班牙普拉多《從提香到哥雅》在中國美術館展覽期間,我決心臨一幅我最崇拜的委大師。首先,不準拍照! 臨摹更不行,再有,美術館裡射燈以外一片昏暗,即便讓臨也根本臨不了。

我想出的辦法是這樣的:

在 美術館後街,找最近的旅館在房間裡先對著色彩不準,細節缺失的畫冊畫。畫忘了再去美術館看原作。回來默畫,一天往返多次。路上美女绝不能看,怕沖淡那珍貴 而短暫的記憶。這種特殊的默畫辦法堅持了一周,基本完成,也無法再畫了。因為美術館的射燈太暖,小旅館的日光燈太冷,不知道原畫的色彩到底應該是什麼樣。 臨的並不理想。

這次「臨摹」收穫是很大的,筆意色層的技法學到很多。因為是默畫的,因此記住了所有原畫上的細節,想忘都忘不了。更大的意義是,成為我畫室裡的標尺和參照,我不斷被它打敗,這樣是最好的! 免得我忘了天高地厚。



6

、油畫研究方向

**

我個人以為今後成為更加明確的現實主義,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即便再畫西藏也會有所不同。

**

我畫肖像喜歡強調真實,在真實裡洞悉人性是我的願望,實現的程度似乎不高,但我是很自覺地這樣努力的。找各種機會激烈反對「假古典」們炮製出來的唯美傾向的美人畫。

**

繪畫語言上,我將努力做到含隱,看不見技術是技術的最高境界。在技術層面上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殊途同歸。油畫同樣應該講究用筆,也要「力透紙背,松活圓厚」。油畫的色層關係同樣有「濃淡乾濕」,油畫的最高境界也當是「妙造自然,返樸歸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