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梅爾(Vermeer,Jan 1632~1675),荷蘭畫家。 1632年10月31日生於代爾夫特,1675年12月葬於同地。 曾任聖路加公會畫師。 現存作品共有36幅,分別藏於德累斯頓畫廊、愛丁堡國立蘇格蘭陳列館、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盧浮宮博物館。 其中早期的作品多取材於宗教和神話,如《基督在馬太和馬利亞家中》、《狄安娜和她的女伴們》等。 以後他改變題材,主要畫風俗畫,表現城市風景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畫幅不大,卻精心描繪,且特別講究光、色和空間比例。 代表作為《花邊女工》、《讀信的少女》、《代爾夫特風光》等。 他的成就長期被人忽視,許多作品曾被當作是別人​​的所作,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重新重視,且名聲越來越大,公認為是繼倫勃朗、F.哈爾斯以後在荷蘭出現的又一位大畫家。

17世紀荷蘭著名畫家維梅爾(JanVermeer,1632 1675)畢生都是代夫特的居民,這位以一絲不苟的寫實主義風俗畫著稱於世的畫家在荷蘭的地位僅次於倫勃朗。

他總共創作了35至40件作品,其中大部分都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博物館所收藏。 但他在世時聲名不著,只是靠藝術品買賣維持著平凡的生活。 由於家裡孩子眾多(他跟妻子生了15個孩子),維梅爾不在家裡作畫,而是在一家酒廠租了一處畫室,在那裡進行創作。

維梅爾(Vermeer,Jan 1632~1675)作品集: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現藏於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中

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是Jan Vermeer的重要成就,這張畫以黑暗為背景,襯托少女側身回眸的情貌。 與達.芬奇《蒙娜麗莎》齊名的傑作。 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遺謎

《倒牛奶的女僕》 1658-1660年45.5cm×41cm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

構圖不很複雜,輪廓較清晰,環境純樸。 將一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觀者產生不同的懷舊心理。 女傭人是個健壯如牛的村婦,她塞起了胸前圍裙的一角,正忙著準備早餐。 左邊牆角有一窗戶,表現了一個普通女仆倒牛奶的工作瞬間。 畫家採用了較低的視點,讓人物矗立在樸素的白牆前,陽光從畫面左側的窗櫺間溫和地瀉進廚房內,女僕那單純的形體就沐浴在這光線裡,平靜而莊重。 黃藍兩色,構成了和諧的色調,構圖簡潔大方,風格清新。






《畫室裡的畫家》 1665-1670 120cm×100cm收藏於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

這幅畫是維梅爾向歷史致敬的作品,深深表達出他對舊時代的緬懷。 畫中的他穿著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牆上掛的是古地圖,那時荷蘭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模特兒,也就是頭上戴著桂冠,一手拿著號角,另一手抱著書本的藍衣女子,她是希臘神話中掌管歷史的女神克萊奧。 克萊奧手中的書本很厚重,看似一部著名的歷史典籍,而號角則有著畫家傳揚自己美名的期許。 流光從畫面左上溢進來,漫過牆上色彩艷麗的紡織品、克萊奧的臉和畫家的後衣領,落在那一片黑白相間的方格子地板上(這種地板在維米爾的畫作中很常見),優美卻不見顏色塗抹的痕跡,可見維米爾的上色技巧已相當出神入化了。

這幅畫內容複雜,思想性極高,表現手法臻於完美,一向被公認為稀世之作,維米爾自​​己很喜愛,一直留在身邊;等到他死後,他的遺產處理人才將此畫拍賣.過了三百年,希特勒從一個奧地利人手裡搶過來,不久畫作又下落不明,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才被人在一所監獄裡找到。

《小鍵琴邊的女子》

維梅爾屬於那種勾畫細節用足功力的畫家,有時候完成一幅畫竟需要歷時數載。 這也就解釋了何以他的作品數量如此之少。

《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servant》

回到《坐在小鍵琴旁的少女》,之所以長期以來她一直被認為是贗品,都是那位米傑瑞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功地炮製並且賣出數幅“遺失”的維梅爾作品。 此人最後確實沒有被判為叛國罪,但最後還是被判偽造罪而入獄。 這件事的後果之一,就是專家們對維米爾的一些存疑畫作進行重新鑑定,而這一幅《坐在小鍵琴旁的少女》也被許多專家質疑,被認定為贗品,其中包括當時最著名的維梅爾權威AB de Vries。 這是1947年的事情。

1960年這幅畫被Beit家族成員拿到倫敦美術館寄售,後來被一位比利時收藏家Baron Frederic Rolin ,用自己手裡的四幅畫換得。 此後幾十年中Rolin為了為了證明她的身份而作了多少努力,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也不知道他如何在1993年結識了古畫專家Gregory Rubinstein ,在他的幫助下對她進行重新調查研究。 我們只知道,那些調查歷時十多年之後,通過對於畫布和顏料的研究,專家們終於達成共識:這幅畫確實是維梅爾的真跡。 可惜的是Rolin於2002年去世,沒有能夠親眼看到這一天。

2004年7月7日,這幅畫以1620萬英鎊的價格被買家美國人Steve Wynn購得。 如今這幅畫置於他在拉斯維加斯的私人畫廊。 除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 ,他就是唯一的一位維梅爾的畫作的私人收藏者了。

這幅畫的流出鑑定拍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美術史專家們一般把這幅畫的編年定在1670年之後,即畫家最後的作品。 維梅爾作品編年裡最後的三幅,全都畫的是女人在小鍵琴旁,一幅是站著,兩幅是坐著。 而另兩幅的地板都是黑白格子圖案,自1662年的作品《音樂課》之後,維米爾大多數的畫裡,都是這種黑白相間方格圖案的地板,這和畫家嘗試光在黑白這兩種基色上淺近明暗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

《音樂課》

既然眾所周知維梅爾的畫稀少,流出不易,不像畢加索每年都能有幾十件畫在市場上叫賣,那麼晚如2004年,拍出3000萬似乎還嫌不高。 以我外行的心態去揣測,真假的爭議性難免會成為有些買家一擲千金時的顧慮,另外一方面,此畫的尺寸真是小了點。 儘管維梅爾在《德爾夫特》(《黛夫特小景》)之後,除了《繪畫的寓意》(《畫室裡的畫家》)和《信仰的寓言》這兩幅迷一樣的作品之外,其他的畫尺寸都不大,很多票友在親眼看到維氏作品時都會感歎其小和精細,像《倒牛奶的女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長寬都不超過50厘米。 但這幅畫的尺寸只有25×20厘米,在這樣小的空間裡,照樣表現光的柔和,衣褶的明暗層次,真要感嘆維米爾“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功力了。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如果維米爾的其他某些作品拿去拍賣行,會產生更為轟動的效果

《窗前讀信的少婦》

荷蘭民俗中喜歡寫情書和讀情書,由於北歐的氣候缺少光照,所以風俗畫家為迎合大眾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追求,常常選擇在充滿陽光的室內環境著那個讀寫情書的題材。 在這一幅畫中,畫家描繪了一位正臨窗專心看信的女子,她神情專注、莊重大方,彷彿正在被信中的內容所吸引,她周圍的一切都在沉靜中消失而不復存在。 這是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室內寬敞而簡樸,僅有的幃簾、台毯顯得質感厚重沉穩,具有一種崇高冷峻的美感。

《黛夫特小景》/《德爾夫特》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

平均一年還不到兩幅的產量,這和同處17世紀的另一位以量取勝的“高產大師”——魯本斯,簡直有著天壤的分別。 一般情況下,維梅爾作畫的速度慢得出奇,他經常性地對作品中的空間、光線的表現進行修改,以達到他理想的狀態。 但這也使得他作畫的時間反复拉長,交畫的日期往往一拖再拖,從而逐漸喪失了​​訂購者的賞識。

留下少量畫作便匆匆辭世,維梅爾在身後兩百年裡一直藉藉無名,直到19世紀才重新被世界發現。 有趣的是,維梅爾被再發現,卻是緣於他的風景畫。 1866年,法國藝術評論家畢格在荷蘭海牙美術館閒逛時,無意中看到了維梅爾的《黛孚特小景》,一下子便被這幅畫深深吸引。 正是由於畢格其後的大力宣傳,維米爾的才華才被世人所真正發現,對他繪畫的研究成為了一時風潮。 《黛孚特小景》和稍早一些的《黛孚特街道》,是維梅爾僅有的兩幅風景畫。 儘管維氏的作品中,顯然以人物畫最具代表性,但《黛孚特小景》卻被視作是“從未被超越的典範”。 維梅爾像所有荷蘭風景畫家一樣,把地平線壓低,畫面的大部分留給了北歐寬廣的灰色天空,其下的河流、城堡、民居,近處的人物,都以他獨有的厚重筆觸均衡地描繪出來,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地包含在完整性之中。 我們在這幅畫裡,絲毫看不到早期荷蘭風景畫的古板和小家子氣,也沒有魯伊斯達那種火熱的內心交鋒。 歷史上從沒有一幅荷蘭風景畫,能比《黛孚特小景》更接近於彩色照片。 產生這種效果,除了他對真實色調的非凡感覺之外,更在於他擁有一種超越對象之外的冷靜。

《老鴇》

維梅爾的油畫取材於市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卻賦予它以抒情詩般的意境。 畫中往往只有一兩位婦女,在潔淨的室內從事於家務或消遣性活動,柔和的光線自左邊的窗口射進,整個房間顯得溫暖、清新而寧靜,如《倒牛奶的女人》。 畫家偏愛黃、藍和銀灰色調。 他的油畫幅面較小,但經過嚴格推敲,精心琢磨。 畫面效果單純明快,不僅強調整體感,而且還注意表現多種不同形體所形成的變化和對比,被人們形容為古典的、超越時間限制的和紀念碑式的畫面。

《花邊女工》規格:24cm ×21cm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花邊女工》是維梅爾的代表作,以詩意化的方式描述一個在編織蕾絲的女工那種專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享受。 維米爾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以極端、甚至顫抖的感光度來表現光線,喜歡用藍色和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十分和諧的色調。 他的作品中特別的光感,實際上是藉由一種新的技巧而達​​成的。 這種技巧部分依靠光學實驗,但主要是依靠著觀察,以及對色彩微妙的滲透反映的直覺。 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當特別,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點構成物體輪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顯得平靜與客觀。

《寫信的女人與女傭》

《寫信的女人與女傭》,描繪的是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光線從窗戶照射進來,兩位女子站在一幀大幅油畫前---在桌旁寫信的女子和婷立遠眺的女傭。 人們會注意兩位女子間的差別:女主人和賣弄風情的女傭,上下兩個不同的階層。 然而,維梅爾也注意到穿著相似的艷俗綠色衣裙的兩位女子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關係。 女主人低頭寫信,而另一個並未侍候她的主人,卻抬頭往別處張望。 人們也許會想到:繪畫的藝術促使維梅爾考慮到一個女人的兩面性而把她分解成兩個造型來表現

《信仰的寓言》

《青年女子頭像》

《馬大和瑪利亞家中的基督》

《聖巴瑟大》

《黛安娜及她的同伴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ee.Art 依依美術教室
    全站熱搜

    ee.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