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年前依依和侯又民老師去了古格王宮.那時青藏鐵路還沒開通.去一趟還真是不容易.如今鐵路開通了.聽到天路這首歌還真有點感動.
前不久小東老師又去了阿里.他拍的這些照片彷彿又讓我回到學生時代.

































































西藏繪畫藝術的鼎盛時代,是公元14-16世紀這段時間,夏魯風格、白居風格、古格樣式,如三足鼎立稱冠畫史。夏魯風格、白居風格前面已有介紹。下面的文字摘自拙著《藏傳佛教繪畫史》關於古格樣式的部分段落。

古 格王國滅了。滅於兩兄弟國之間的慘烈撕殺。古格是東方的瑪雅,壁畫中朱砂的殷紅是那些嚮往美好的聰慧族群的血。她曾經的美麗、素雅、輝煌與驕傲和著歌舞生 平時代的音律和舞步,凝固於殘缺不全的牆,伴著盾牌、鐵甲和生鏽的箭,依然優雅的立著,立在空曠與狐獨的廢墟之中,那是古格的不死。
西部的輝煌

-- 阿里和拉達克的古格樣式

(公元14-17世紀初)

 

西部主要指以古格為中心的阿里地區和最西邊的拉達克地區。這是兩個有著同祖同宗的吐蕃王系血脈、又數百年敵對的冤家王朝。它們有很多共同點:相似的文化發展歷程; 接受過同樣的外來藝術的影響,在相同的時間段裡都曾被歷史遺忘,共同構成了文化和藝術現象中的難解之謎。

慶 幸的是像泉河流域的阿里文化遺跡必竟在國土之內,有國內考古人員的實地考查論證,又有自杜齊教授以來的國際藏學界不斷研究,加上西方傳教士留下的珍貴史 料。近年的古格文化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的突破性進展。相比之下,拉達克的研究卻不容樂觀。拉達克早已孤離於近代西藏歷史和文化體系之外,如遠離文化母體的歷 史棄兒,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孤島。現在的拉達克又被划歸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早已不在中國版圖之內,不便於實地考查,史料十分匱乏。因而拉達克的 歷史更加撲朔迷離,美術史上的斷裂點亦同樣無法補接。

西 部佛教美術的輝煌成就在美術史上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達到了和衛藏繪畫藝術的鼎盛時代在審美水準上難分高下的輝煌成就。從歷史和宗教的角度看,西部文化, 特別是古格文化曾經是一個高度發展的一方文明,古格文明之下的古格繪畫樣式在畫史中佔有與衛藏的鼎盛時代同樣重要的位置。

 

第一節古格王朝佛教的復興與衰落

公元11世紀, 1076年年古格王政德在托林寺召開「丙辰大法會」(史稱「火龍年大法會」),自此以後,歷史的記載就從這裡出現了可怕的中斷。從11世紀年到15世紀400多年的漫長歲月裡,古格地區究竟發生了什麼,在現有的史料中無從知曉。1997年年在托林寺的考古工作中發現杜康大殿(紅殿)牆壁上寫了一篇歷史題記,它概要地講述了托林寺的沿革歷史,其中一段寫的正是這400年 間發生的事「善緣極簿當地人,邪惡之心大膨脹,逼迫解散持法僧,佛經佛宇化成灰」。這段文字告訴我們,古格地區發生了一次類似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滅佛的運 動。可以想像這次滅佛運動給以古格為中心的阿里文化帶來的破壞,但這一事件是何人所為,原因、規模、時間都是現存史料中不曾記載的,是藏族歷史上的重大 「盲區」。

公元15世 紀,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古格·阿旺紮巴來到托林寺,宏揚格魯教派(俗稱「黃教」),古格地區的佛教文化逐步得到發展。古格和托林寺及像泉河流域的主要寺院建 築大部分是在此之後興建的。歷經第七任紮什倫布寺住持興弟巴·洛珠堅讚等高僧的弘法和四世班禪洛桑·麴吉堅讚被古格王迎請至阿里等一系列弘法行動之後,格 魯派在阿里已十分興盛,僧人達6千之眾。隨格魯教派的興旺,阿里的佛教繪畫的風格體系也成熟起來了。從15-17世紀近300年的時間裡產生了大量的傑出壁畫和優秀唐卡。

公元17世紀,滅國之災降臨古格,這一災難是由天主教與佛教的鬥爭引起的。1624年8月初,西方傳教士安奪德一行經歷艱辛旅程,抵達古格王國都城紮布讓。此時古格的僧侶勢力非常強大,有凌駕於王權之上的勢頭。1626年年 以來古格王赤·紮西紮巴德為了削弱格魯派僧侶集團的勢力對自己統治的威協,積極發展天主教,率王室改信天主,對佛教徒進行迫害。格魯派僧人組織了多次有力 的反抗,直至發展成武裝鬥爭。促成大錯的是僧侶們求助於長期與古格為敵的拉達克。結果給拉達克人以可乘之機,大舉出兵入侵。古格王國在內亂外敵的圍困之下 氣數已盡。1630年年古格王被俘,古格覆滅。從10世紀到17世紀延續700多年的古格王朝徹底結束了,在此後的50餘年拉達克佔領期間,阿里地區格魯派寺院處於任其生滅的荒廢狀態,整個阿里地區的佛教美術也自此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第二節古格樣式的成熟

「古格樣式」指的是公元15-17世紀初西部繪畫輝煌期產生的有明確地域特色的古格繪畫風格。這種樣式的興起和完善標誌著以古格為代表的西部繪畫藝術的成熟。她以優美、富麗、高貴、細密為特色,並完全放棄了粗放的「西部波羅風格」。

 

主要特點是:

1.立體的渲染雖較11世紀的克什米爾風格大為減弱,但渲染方式仍是克什米爾式的。

2.人物有細長的雙眼,黑眼仁變大,簡潔的弧線眉,眼長過眉,顯得平靜慈愛而柔媚,是克什米爾風格魚形雙眼的本土化改變,成為古格風格最富標誌性的特徵,並始終沒有被來自江孜風格的彎弓形眉眼所影響。

3.繼承了克什米爾風格的圓圈背光、尖瓣蓮座、豐乳細腰、手足較小等特徵,手的造型發展為柔軟、圓麴、掌大、指端尖巧、有過指甲的上捲肉。

4.人物美麗動人,有著超凡脫俗的天界品格,姿態阿娜,身段豐腴,腰肢扭動,飾帶飄舞,表現出對富於韻律的曲線造形的偏愛,畫面極富音樂性。

5.人物身軀四肢修長,重線描不重渲染, 「牡丹花」式的蓮花座與五彩蓮瓣是衛藏化的江孜風格影響

6.遵循極嚴格的構圖佈局和度量法則,但古格樣式的度量法則明顯有別於衛藏。造形和比例的特點是:臉為圓形,頭較小四肢較長,身體較大,因而顯得人物更加偉岸高俊,成功表現了佛神的高貴威嚴。

7.衣裙飾滿花紋,圖案細密無比,彩繪天花板和藻井構成了龐大的圖案系統,有西域、漢地、印度、波斯等複雜的來源和豐富的紋樣變化,天花板是古格樣式的一大特色。

8.色彩關係漂亮而獨特,變江孜風格的紅綠對比為桔紅與暗綠對比的色調關係,創造了強烈又合諧的色彩效果。

9.強烈而刺激的題材,多有雙身交合的金剛,裸艷的供養天女和血腥的屍林修持等邪艷與恐怖的內容

從形成古格樣式的以上特點來看,古格地區繪畫藝術的主體是在1517世紀的300年時間裡獨立發展起來,更多的表現為接續了早期克什米爾繪畫風格,自成體系獨立發展的地域特色。阿里地區遠離後宏期佛教文化和政治中心的衛藏地區,不太容易受到衛藏鼎盛時期藝術的直接影響,受夏魯和江孜畫風影響的時間滯後,隨著格魯派勢力在阿里的擴展, 14世紀的尼泊爾樣式和15世紀後的江孜畫風逐漸滲透到阿里藝術當中。

以古格樣式為代表的西部藝術在300年時間裡,經歷了從成熟到輝煌到突然斷裂又急劇衰落的幾個階段。

                                        作者:于小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